信息资讯
信息资讯
联通世界,服务三农,打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新通道

首页 / 信息资讯 / 协会动态 / 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建党104周年的基层实践探索

在乡村振兴中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建党104周年的基层实践探索

来源:学习制度 作者:唐坚发布日期:2025-07-01点击量:555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始终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历经104年的风雨征程,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推进,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辉煌,党的初心使命贯穿始终,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三农”问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过土地改革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业发展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来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致力于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展开。乡村不仅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更是亿万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推动乡村振兴,本质上就是为了满足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党的初心使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从产业振兴方面看,产业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所在,更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重要前提。基层党组织可通过协调村民、企业、政府等各方力量,有效整合技术、资金、土地等各种资源,积极推动集约化、规模化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基层党组织以党建为纽带,积极探索“党员带头创业”“党支部+企业+农户”等模式,充分发挥党员企业家、致富能手的榜样作用,带动产业发展。比如,近年来云南峨山县塔甸镇大西村党总支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乡村振兴,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进村道路等基础设施;村集体统一代购农用物资、收购包装售卖农产品,创办土特产加工包装厂。村办公司积极探索羊肚菌种植,带动村民种植,实现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同时,引进企业实现林下食用菌实体化经营与规模化种植300多亩,带动群众务工增收150多万元,基地产值超过500万元。

从人才振兴方面看,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组织农技培训等活动,提高村民的职业技能;设立“党员示范岗”“乡土专家工作室”,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会经营、懂技术的本土人才队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乡贤等人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创建人才信息库,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例如,近年来江西沂江乡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实施“归雁行动”。通过深入摸排,建立人才库,挖掘出60多名本土乡友与23名在外高层次人才,且发布产业政策信息,开展“三招三引”活动,吸引20多名在外优秀人士返乡创业。同时,乡党委还建立了“1+1+1”结对帮带机制,为返乡人才提供科学、精准指导,依托乡镇党校等平台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此外,通过“党支部引航+产业基地示范+多方参与”体系,为返乡人才创业保驾护航,全乡已建成多个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村民增收。

从文化振兴方面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在加强乡村凝聚力、提高乡村文明程度、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可利用村规民约、文化墙等载体,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抵制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牵头保护传统村落、非遗技艺等文化遗产,宣传红色文化、组织民俗活动,塑造乡村文化品牌,增强村民文化自信。比如,四川隆昌市石碾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实施非遗保护传承“三三四”工作原则。探索“三促路径”重实践,以营销促文化、以文化促治理、以治理促发展,将非遗文化精神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明确“三化主张”抓统筹,即非遗活态化保护、产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打造“四维空间”建载体,成立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和联盟,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机关,建设非遗展示中心及手工作坊,建设城乡融合产业园平台。在这些举措的支撑下,石碾镇非遗文创产品创造的直接产值超过1000万元。

从生态振兴方面看,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层党组织可将环保作为村“两委”考核内容,带头执行污染防治、退耕还林等政策,建立“党员环保先锋队”,监督企业与村民执行环保政策,解决好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痛点问题;还可通过党员带头宣传环保理念、组织植树造林等志愿活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例如,2025年以来,安徽五河东刘集镇党委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基层党建“试金石”,建立“党委抓总-支部推进-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四级联动机制;实行“周督导、月评比、季考核”动态机制,压实21个村主体责任;采取“党员挂牌示范+网格包保”形式,安排250多名党员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拆除违建。与此同时,开展“美丽庭院”评比,评选出105户示范庭院,并以积分超市奖励等措施,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全镇累计清理1000多吨生活垃圾,较2024年垃圾清运量减少50%,新增绿地7500平方米,实现乡村“颜值”和生态功能的双提升。

104年来,党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必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新篇章,让广袤乡村大地成为充满希望的热土,让党的初心使命在基层实践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唐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