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信息资讯
联通世界,服务三农,打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新通道

首页 / 信息资讯 / 国内视野 /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研究——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控体系构建

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研究——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控体系构建

来源:唐坚/文发布日期:2025-06-19点击量:205

(唐坚: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研究——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控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从对数量的追求转变成对质量、安全和营养的追求。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必然。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指的是将标准化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构建统一、科学、完整的标准体系;通过对种植养殖、农资供应、加工包装、仓储物流到终端销售等全过程开展标准化管控,保证农产品在全产业链中的质量稳定性,从而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通过构建完善的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控体系,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展开严格的质量监管,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兽药、农药残留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发生,保证农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确保消费者能够吃上“安全、优质、放心”的农产品。山东寿光作为“中国蔬菜之乡”,蔬菜产业历史悠久;接下来,我们将以寿光蔬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为例,探讨如何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控体系。

在种苗培育方面,寿光明确要求执行无土栽培标准,保证种苗健康生长。在无土栽培环节,选择优质岩棉当作栽培基质,此种基质具备较强的保水性与透气性,可以为种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对于营养液的配方,应根据各个蔬菜品种及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精准调配,保证种苗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以番茄种苗为例,在苗期,营养液中磷、氮、钾的比例为1:2:2;随着种苗不断生长,动态调整比例,以满足各个阶段不同的营养需求。在种苗培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光照、湿度、温度条件,光照时间每天不低于12小时、湿度保持在60%~70%、温度保持在25-30℃。通过严格执行无土栽培标准,寿光培育出的种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为蔬菜的质量和产量奠定扎实基础。

在蔬菜种植方面,寿光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生产技术标准。以黄瓜种植为例,明确规定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小于2%、酸碱度维持在6.5-7.5。从施肥来看,基肥应当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量至少3000公斤,并且还需搭配适量的复合肥,在各个生长阶段,结合黄瓜生长需求进行追肥。从种植密度来看,明确规定每亩种植3500~4000株,确保黄瓜植株有充足的光照条件与生长空间。从病虫害防治来看,要求严格遵守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如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设置黄板诱杀蚜虫等;与此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

在蔬菜加工方面,寿光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与加工工艺。对蔬菜加工企业而言,应采用先进的分拣、清洗和包装设备,保证加工环节的高效、卫生和安全。在分拣过程中,根据蔬菜的色泽、形状、大小等指标进行分级,保证产品的美观度与一致性;在清洗过程中,遵循多级清洗原则,除去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和杂质,且清洗用水应满足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在包装过程中,选用无毒、环保的包装材料,结合蔬菜特征及市场需求,采取适宜的包装形式,如气调包装、真空包装等,尽可能延长蔬菜的保鲜期。并且,对于加工完成的蔬菜产品应开展严格的质量检测,包含农药残留、微生物指标以及重金属含量等,保证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在物流方面,寿光制定了严格的冷链物流标准,保证蔬菜在运输环节的质量。所有运输车辆必须配备专业冷藏设备,湿度保持在85%~95%、温度保持在0-5℃。在装车以前,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预冷处理,保证车厢的卫生以及温度适宜。在运输环节,通过温度监控设备与GPS定位系统,实时监控车辆的温度变化与行驶路线,保证蔬菜始终处在冷链环境中。针对远距离运输的蔬菜,还应配备备用制冷与电源设备,以应对紧急情况。在仓储环节,建设现代化冷库,根据蔬菜类别与存储要求,进行分区存储,严格控制库内的通风、湿度和温度条件,保证蔬菜在存储过程的质量不发生变化。

在市场准入方面,寿光构建了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蔬菜市场的监管。要求进入市场的蔬菜需要通过质量检测,检测达标后才能进入市场。在蔬菜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设置专门的检测点,配备专业的检测人员与先进的检测设备,快速检测进入市场的各类蔬菜,主要检测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针对检测不达标的蔬菜,限制进入市场销售,且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如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与此同时,加大对蔬菜加工企业、生产基地以及农资经营店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化肥、农药等行为,从源头上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在蔬菜质量追溯方面,寿光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起完善的蔬菜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为每批蔬菜赋予相应的追溯码,将蔬菜的产地、种类、种植户以及种植环节的施肥用药、农事操作等信息全部输入到追溯系统中。在加工过程中,详细记录加工企业、加工时间、加工工艺等信息,同时将这些信息与追溯码进行关联。在物流运输过程中,详细记录运输路线、运输车辆、运输时间等信息,同样与追溯码进行关联。在购买蔬菜时,消费者只需扫描追溯码,便可利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查询蔬菜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涵盖蔬菜的生长环境、检测报告、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实现蔬菜质量的可追溯和透明化。

在监管制度方面,寿光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将全市划分成若干监管网格,所有网格都配有专门的监管人员,主要负责对网格内的蔬菜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展开全方位的监管。监管人员定期对网格内的蔬菜加工企业、生产基地以及市场等进行巡查,及时发现与处理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寿光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奖励机制,鼓励消费者及社会各界举报各种蔬菜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对查证属实的举报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参加蔬菜质量安全监管的新格局。

总而言之,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控体系和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对于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应密切关注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持续优化标准体系与质量管控体系,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