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讯
信息资讯
联通世界,服务三农,打造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新通道

首页 / 信息资讯 / 农贸行情 / 乡村电商人才振兴的制度支撑策略

乡村电商人才振兴的制度支撑策略

来源:发布日期:2025-06-12点击量:159

1731407883279073.jpg


《唐坚:乡村电商人才振兴的制度支撑策略》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电商也在迅速发展,很多农户在乡村电商高速发展的浪潮中“尝到甜头”。2024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建成设施完善、主体活跃、流通顺畅、服务高效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培育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村电商就业创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探索乡村电商人才振兴的制度支撑策略,培育懂技术、爱农业、善经营的乡村电商人才,推动乡村电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乡村产业振兴“新引擎”!

乡村电商人才振兴的价值意蕴

乡村电商人才振兴,主要是指在乡村地区通过系列措施培养、吸引和留住具备电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以促进乡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目标。乡村电商作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关键构成部分,在“三农”与消费者间架起高效交流互动的桥梁,有利于全面释放广大乡村地区的产业潜能。培育和引进专业的电商人才,推动乡村电商人才振兴,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要求。

二、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而人才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且对人民群众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模式等产生极大的影响。从三农数字化转型来看,近年来我国三农信息化、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然而与三农现代化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所以,要推动乡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应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技能水平,以乡村电商人才振兴促进乡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是乡村电商产业振兴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我国乡村电商不断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4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9%;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万亿元,较上年同期12.2%。在乡村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乡村电商人才缺口可能会达到350万。由此可见,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是大力发展乡村电商产业的现实要求;只有培养专业化、高素质且具有创新精神的乡村电商人才,才可加强乡村电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乡村电商产业振兴助力。

乡村电商人才振兴面临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方面,财政投入不足。即使目前国内电商经济发达省市对于当地电商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包含设立电商发展专项资金,然而关于乡村电商的财政投入仍相对较少,难以支撑乡村电商产业发展和人才振兴。另一方面,缺少专项资金支持。当前,推进乡村电商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还未设立,难以满足乡村电商在基础设施、市场推广、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资金需求,限制着乡村电商人才振兴。

二、乡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培训模式、内容等有待调整和优化。当前,乡村电商人才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模式,机动性和灵活性不足;同时,培训内容主要是电子商铺、运营服务商等,关于直播销售、新媒体推广、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培训周期安排不科学。受训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仅有乡村致富带头人,而且还有电商从业人员等,在人员复杂的情形下,不科学的培训周期安排,容易导致受训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各有不同,影响乡村电商人才培养成效。

三、乡村电商人才管理体系不成熟。乡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留住乡村电商人才。近年来,各地政府采取系列举措鼓励和支持乡村人才留在家乡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然而仍需不断改善和优化。与此同时,受乡村电商人才管理体系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人才二次流失,造成乡村电商行业振兴陷入困境。

乡村电商人才振兴的制度支撑策略

一、建立健全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政策体系。政府政策在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政府部门应重视建立健全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政策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举措,为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第一,针对符合要求的乡村电商创业项目提供财政支持,比如列为财政资金专项补贴项目等;鼓励和支持电商、邮政、快递、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各类主体积极开展市场化合作,全面推进统仓共配。第二,推动乡村电商与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塑造“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发展模式。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乡村美食节、农产品采摘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乡村电商的消费场景,提高乡村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第三,统筹推进商务进乡村综合示范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人才政策支撑发力点从“重建设”转向“重运营”。同时,构建第三方评估体系,定期对乡村电商人才振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与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结合评估结果及时对政策内容进行调整,支撑乡村电商人才振兴。

二、建立健全乡村电商人才培养机制。第一,建立继续教育学习与人才技能培养无缝衔接机制。在乡村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构建起创新性、连续性的良性培养机制,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内容,引导乡村电商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乡村电商发展观。第二,挖掘好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地方政府应重视开发和应用农业教学平台,联合电商企业、高等院校,创建包含农业、电商、产品等内容的在线课程资源库,在完成好资源分类规划的前提下,更好满足乡村电商人才获取资源的需求,为乡村电商从业人员学习进步提供更加便利的平台。第三,与地方高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与地方高校合作,不但能够让乡村电商从业人员接受专业的教育培训,而且能够为高校提供大量的实践基地,深化高校学生对乡村电商的认识,吸引其毕业后积极投身于乡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

三,建立健全乡村电商人才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健全乡村电商人才激励制度。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立针对性的人才激励制度,瞄准乡村电商人才的现实需求,全面激发乡村电商从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在乡村电商产业振兴进程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二,建立健全乡村电商人才学习和评估制度。坚持走“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道路,定期举办乡村电商培训专题讲座,选拔优秀的乡村电商人才跨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在乡村电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等,“取长补短”推动当地乡村电商产业的发展。针对乡村电商人才学习成果的评估,可以采取“证书+实训”的方式,学习周期完成后通过实训考察,达到标准要求便能够取得相关的技能证书,持证上岗,切实提高乡村电商人才的职业素养,筑牢乡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第三,建立健全乡村电商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尽可能提供相对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尽量满足乡村电商人才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教育、住房、交通、文化、医疗保障等方面,解决好乡村电商人才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后顾之忧,进而实现乡村电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